一、定义
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收割茎叶2-3次,秋季挖根或初冬采挖,掉茎叶,洗净晒干,存放阴凉干燥处,防霉。板蓝根大苦大寒,多服、常服或误服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且易伤脾败胃,有报道,滥用板蓝根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造血功能障碍、全身出现红斑型药疹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二、中医辨证
中国板蓝根药用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开启了“蓝”的药用历史,唐宋时期有关“蓝”的药用不断拓展,“板蓝根”这一名称,始建于《太平圣惠方》卷二十的虎掌丸,到了金元明清时期,板蓝根逐渐成为常用中药。
“板蓝根”在老百姓的心中,仿佛是灵丹妙药,能消百病。素有“百药之王”之称。板蓝根中含有靛蓝、靛玉红、1-硫氰酸-2-羟基-3-丁烯、左旋5-乙烯基唑啶-2-硫酮、色胺酮,还含有表告伊春、氨基酸,β-谷甾醇、γ-谷甾醇等甾醇、棕榈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清凉解毒、凉血的功效。
三、板蓝根的功效
1、解毒作用
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g/kg),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
2、提高免疫功能
小鼠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50mg/kg,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表现为: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显著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增强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并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但板蓝根多糖体外实验对刀豆素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转反应无明显增强作用。此外,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强小鼠静脉注射碳粒廓清速率。
3、抗肿瘤作用
对大鼠W256实体瘤和小鼠Lewis肺癌注射靛玉红200mg/kg,连续6-7天,结果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7-50%和50-58%,皮下注射最减少到每日100mg/kg以下时,其抑制作用不明显。靛玉红500mg/kg灌胃,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为23-33%,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约30%。靛玉红能延长淋巴白血病L7212小鼠的生存时间20%左右。此外,经小鼠精原细胞法试验证明,靛玉红不能特异性地抑制B型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
4、对白血病作用
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四、板蓝根的用药禁忌
1、慢性胃肠炎患者忌服板蓝根。低血压、精神不振者忌服板蓝根。过敏体质者忌服板蓝根。患血液系统疾病者忌服板蓝根。
2、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某些疾病。如果属于体质偏虚寒的人,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泻、身体怕冷,就不适宜多喝板蓝根冲剂,服用最好不要超过三天。
3、因其苦寒伤胃,会带来一系列胃肠道反应。以至于感冒没治好,反而引起胃痛、畏寒、食欲不振等症。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五、板蓝根的食用方法
1.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
2.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3.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展选编.爱国卫生》)
4.治肝炎:板蓝根一两。水煎服。
5.治肝硬化:板蓝根一两,茵陈四钱,郁金二钱,苡米三钱。水煎服。
6.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