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

2019-04-16

一、定义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

胆结石属于中医“胆瘅”、“胁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胆结石其形成与胆肝相关,胆依附于肝,胆与肝气的运行和脾胃吸收食物精华,有排泄浊物功能。由于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积湿成痰,痰混内生,阻碍气机,气机郁滞,胆汁疏泄失常,郁久化热化火,痰湿生热,湿热与痰互结,痰热互结湿热蕴结石久成胆结石。

二、西医分类

1、胆囊结石

其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部分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

2、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产生结石,所以,又称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存在,但也有单纯的肝内胆管结石,又称真性肝内结石症。肝胆管结石多有黄绿色块状或“泥沙样”结石的成分,多为胆红素钙。结石中心常可找到蛔虫卵,所以有人认为肝胆管结石系由胆道蛔虫、细菌感染致胆管阻塞所致。

三、中医辨证分型

1、肝胆湿热型

右上腹持续性胀痛,痛引肩背,高热寒战,口苦咽干,口渴,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身黄、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拒按、有时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苔黄腻,舌质红。

2、肝胆气滞型

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有低热、口苦、食欲不振,或有轻度恶心呕吐,右上腹压痛,腹肌轻度紧张。舌苔白或微黄,舌质淡红。

四、危害及并发症

1、急性胆囊炎

有时结石因体位的转动或进食油腻食物,引起胆囊收缩迫使结石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常出现胆绞痛,胆囊积脓,甚至坏死、穿孔、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休克而危及生命。

2、阻塞性黄疸

胆结石有时可自行或药物治疗作用下进入胆总管,继发胆总管结石症,一旦结石嵌顿,即可出现胆绞痛,畏寒、发热,全身黄染,化脓性感染休克。

3、胆心综合征

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冠状动脉血量减少,从而发生心绞痛,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4、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为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发热、腹痛、黄疸三联征,严重时出现休克。

5、胆源性胰腺炎

胆总管结石嵌顿在壶腹部,或在排出时损伤十二指肠乳头,均可能导致胆汁返流入胰管,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

6、肝脓肿

结石梗阻胆道,形成化脓性胆管炎,细菌自胆管向上扩散到肝脏,引起肝脓肿。表现为:右上腹胀痛,寒战、高热、大汗淋漓、全身乏力。

7、中毒性休克

胆道被结石梗阻,继发感染吸收细菌毒素引起。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高热、寒颤、神志不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下降。

8、胆道出血

结石反复损伤胆管壁及相邻血管壁或胆管梗阻发炎形成脓肿,浓肿溃破后侵蚀肝脏里的血管。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痛、吐血或解黑色大便,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9、引发胆囊癌

胆囊癌70%—80%的都伴有结石,并认为胆结石是胆囊癌的一种癌前病变。有胆结石的病人罹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结石者的6-15倍;结石的大小与胆囊癌的发生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40%的胆囊癌患者结石大于3厘米,12%小于1厘米,且直径3厘米以上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要比1厘米以下的高10倍;结石时间长短也与发生胆囊癌相关,胆结石长期存在往往会引起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中约有20%-60%的患者发生胆囊癌。

阅读10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