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萎黄

2019-04-18

一、定义

面色萎黄,指面部呈现枯萎晦黄的病色。多因脾胃虚弱,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能将人体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和气血,当脾虚时,脾失健运,没有足够的营养和气血,就会面色萎黄。

二、中医辨证分型

1、脾胃虚弱型

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神疲乏力,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腻。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

2、心脾两虚型

面色发白或萎黄,头昏眼花,心悸不宁,倦怠乏力,头晕,失眠,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舌淡胖,苔薄少。

治疗原则:养心健脾。

3、脾肾阳虚型

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化,形寒肢冷,心悸气短,耳鸣,大便溏薄,男子阳痿,女子经闭,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少。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

4、肝肾阴虚型

面色苍白或萎黄,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舌暗红,苔薄少。

治疗原则:滋补肝肾。

三、危害与并发症

    面色萎黄其实就是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表现,长期会导致:

(1)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慌,进而引起心脏疾病。

(2)头晕,记忆力下降,会伤及大脑。

(3)气血不足还会导致脂肪肝和高血脂的发生,影响肝脏功能。

(4)会导致肾脏血液不足,排毒功能下降,从而引发疾病。

(5)影响胰腺,没有充足的胰岛素,糖代谢不出去,导致高血糖。

(6)导致消化不良,脘腹胀满。

阅读5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