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

2019-04-18

一、定义

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黄褐斑,中医称之为“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为颜面部出现的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色素改变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无瘀不成斑”、气滞血瘀、气血不能上荣面部肌肤,导致面部色素沉着,进而形成黄褐斑。

二、中医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型

情绪失落、郁闷心烦、肝火旺盛、气滞不畅。斑是褐色或红褐色,常伴有胸胁间的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一般在行经前斑色加深,患者舌苔泛白,口内发苦。

治疗原则:当以顺气,活血化瘀为根本。

2)脾虚型

斑呈灰褐色或淡黑色,多发于颧、额等部位。比较明显的症状为厌食、周身乏力,月经后期经色浅淡,舌色变淡,舌苔变厚变白而腻。

治疗原则:健脾顺气、活血化瘀。

(3)肾阴虚

一般斑呈深褐色或黑褐色,形状很像蝴蝶,也叫蝴蝶斑,病发蝴蝶斑时,会感觉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眼涩、心烦躁热。女性在月经先期,经色暗红,舌色变红同时,舌苔却变得极不明显。

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化瘀祛。

(4)肾阳不足型

斑色为灰黑色,像蝴蝶或地图一样分布在颧骨或面颊部位,明显的感觉是腰膝受内寒变得异常冷凉,手、脚冰凉,小便清白但缓长,月经后期,色暗且易形成块状,舌色淡、舌苔白。

治疗原则:温阳补肾。

三、危害与并发症

(1)临床中常并发多种疾病,如生殖器官疾病(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肝病、慢性营养不良等。

(2)内分泌失调、代谢废物淤积体内的一种外在显性表现,黄褐斑发生的同时,身体内部也会发生问题。

(3)精神不振、烦躁易怒、食欲不振、乳房肿痛、月经不调等现象,有些还同时伴有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囊肿、肝脏病等。

(4)脸上的斑点直接影响着女性的心情和自信,伴随而来的这种症状又不可避免地妨碍女性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家庭和睦,给女性的心理造成很大的痛苦。

阅读6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