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因繁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
二、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认为头痛是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1、外感头痛
起病较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烈,常伴外邪犯肺的症状,所以应区分风、寒、湿、热的不同。
①风寒头痛
头痛脸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到风更严重,口不渴,苔薄白。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止痛。
②风热头痛
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薄黄。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和络。
③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身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腻。
治疗原则:祛风胜湿通窍。
2、内伤头痛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并当分辨气虚、血虚、肾虚、肝阳、痰浊、瘀血的不同。
①肝阳头痛
头胀痛,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痛,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
治疗原则:平肝潜阳熄风。
②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
治疗原则: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③肾虚头痛
头痛而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神疲乏力;偏肾阳虚者见畏寒肢冷;偏肾阴虚者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舌质淡,体胖,或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
治疗原则: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④瘀血头痛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⑤气虚头痛
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头晕,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舌淡红或淡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
⑥血虚头痛
眉尖至头角抽痛,或头隐隐作痛,头晕目花,面色华白,心悸。舌苔薄白。
治疗原则:补气养血。
三、危害与并发症
1、头痛的危害
(1)影响睡眠,没精神。
(2)损伤脑神经:神经性头痛发作时,会使人脑丰富的毛细血管发生骤然收缩,这种收缩会造成脑血管内的容量偏少,人的血压也会随之不断上升,造成人脑的血压失衡。
2、头痛的并发症
(1)恶心为最常见伴随症状,达一半以上,且常为中、重度恶心。
(2)不少患者还可出现视物不清、畏光畏声及其他自主功能障碍,如尿频、排尿障碍、鼻塞、心慌、高血压、低血压、甚至可出现心律失常。发作累及脑干或小脑者可出现眩晕共济失调、复视、听力下降、耳鸣、意识障碍等。头痛缓解后可出现怠倦、昏昏欲睡。有的感精疲力竭、饥饿感或厌食、多尿、头皮压痛、肌肉酸痛。也可出现精神心理改变,如烦躁、易怒、情绪低落、少语、少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