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

2019-04-18

一、定义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常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胸痛、水肿、少尿等。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

二、辨证分型

中医学认为心脏病多属“胸痹”、“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气虚血淤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本质。

1、气虚型

心前区疼痛时轻时重,以隐痛为主,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滑。

治疗原则:补气为主,兼以活血止痛。

2、阴虚型

心前区疼痛时轻时重,以隐痛为主,劳则加重,伴胸部憋闷,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虚烦不眠,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少或花剥。

治疗原则:滋阴为主,辅以活血止痛。

3、气滞型

两胁胀痛,胸闷心痛,善太息,时而烦躁欲哭,心悸不宁,舌暗红,苔薄白。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为主,兼以活血止痛。

4、血瘀型

左胸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为主,兼以通络止痛。

5、阳痹型

心前区疼痛甚,痛如椎刺,或如刀割,胸痛彻背,背痛彻胸,遇寒加重,得热缓解,畏寒肢冷,胸闷气短,心悸不宁,甚则喘咳不得卧,咯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

治疗原则:宣痹通阳、散寒化饮为主,兼以活血止痛。

6、痰浊型

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脘腹胀满,食纳呆滞,恶心呕吐,体形肥胖,少动多卧,舌质淡或暗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厚腻。

治疗原则:分清寒热,寒者温化痰湿为主,热者清化痰热为主,兼以宣痹通脉、活血止痛。

三、危害与并发症

1、危害

1)引起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

2心力衰竭是心脏病最可怕的危害,患者不但要忍受呼吸困难、足踝肿胀、精疲力竭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并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心力衰竭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不能自理。

3)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情况非常常见。

2、并发症

    心脏病常见并发症:心力衰竭,肺梗塞,脑梗塞,心肌梗塞,猝死肺心病,多器官衰竭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常易患肺炎,易发生心力衰竭,并发脑血栓脑脓肿风湿性心脏病如不加注意,或处理不当,则可发生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如风湿热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力衰竭,脑栓塞,这些都是风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得了并发症,如不及时就医或就医不当,会带来终身残废,甚至死亡。


阅读8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