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2019-04-18

一、定义

西医认为,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而长期脂肪肝会诱发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硬化、免疫力低下。

二、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

脂肪肝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肋间胀痛)”、“积聚(腹内结块)”等范畴,多因饮食没有节制,或食用厚味肥腻的食物,或工作、生活压力大,或郁闷,或生闷气,着急,或嗜食烈酒,或生活无规律,导致脾失健运。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功能,可将身体的毒素垃圾通过肺的宣发和肾的肃降排出体外,当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排毒功能后,体内的水湿(毒素垃圾)停留体内,聚集瘀滞于肝,形成脂肪肝。

三、中医辨证分型

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

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喜欢叹气、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

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治疗原则: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

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

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四、危害与并发症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表现:

1)常并发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

如酒精依赖,胰腺炎、周围神经炎、贫血舌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2)营养过剩型脂肪肝

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等。

3)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存

如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4)妊娠急性脂肪肝

常并发有肾功能衰竭、低血糖、胰腺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5)重症脂肪肝患者

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其他还可有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子有闭经、不孕等。

6)脂肪肝易发高血脂

(7)脂肪肝易导致肝硬化。

(8)脂肪肝常引发Ⅱ型糖尿病,肾结石,痛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

阅读13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