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胆囊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苦胆,它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脏器。
人们在吃进食物以后,通过神经反射,使胆囊收缩,使胆汁通过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身体过于肥胖,或是有代谢紊乱,或者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或者有胆结石等,胆汁就不容易从胆囊流出而滞留在胆囊里,胆汁里的水分逐渐被吸收,使胆盐浓度增高,而胆盐会刺激胆囊黏膜发炎,形成胆囊炎。一开始还是无菌的,随着细菌乘机侵入,便由无菌性胆囊炎开始转变为感染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
2、危害
长此以往容易引发胆囊穿孔、胆囊內瘘、肝囊肿。
二、中医辩证
中医认为,胆囊炎属于“胁痛”、“黄疸”等范畴。病位为肝胆、脾胃,而病理因素是湿、热、气滞、血瘀、气虚、毒盛。多因饮食不节,偏嗜油腻、厚味的食物,或者生气、发脾气,或者郁闷,或者忧虑,或者肝胆郁热,造成脾胃功能失调,或者肝郁气滞,肝失疏泄,造成气机瘀滞,胆失通降,而致胆胀、胁痛。
三、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清利湿热、健脾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