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宫寒,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的简称。“宫”可指西医学的“子宫”,也可指中医学的“胞宫”,中医学泛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功能。“寒”在中医中首先是一个常见的致病原因,接触凉水、受大自然寒邪侵袭、吃了寒凉食物等都可招外来的“寒”侵入人体,停滞在人体的经脉、脏腑中,当然也包括胞宫,这种寒多为“实寒”。另一方面,“寒”可由人体脾肾阳虚,无法正常运化水湿而使寒凉之气停滞在人体经脉脏腑中,这种寒多为“虚寒”。所以,广义的“宫寒”,即由于外来之寒邪或者是人体脾肾阳虚所生之内寒停滞在女性胞宫,使胞宫的功能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二.发病原因
一般而言可因早产、流产等原因而使女性先天脾肾阳虚,脾肾阳虚不能很好地运化体内的水湿之气,故而内寒积聚;也可因后天原因如贪凉涉水、长期居处寒凉之处、经期吹空调,贪食寒凉食品或直接在寒冬腊月遭受寒邪侵袭等,外来寒邪凝聚胞宫而发病。
三.易发疾病
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错后、月经量少、闭经、痛经、阴道炎、流产、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不孕等。
三.宫寒的中医分型
1.脾阳虚型宫寒
食欲不振,易恶心、打嗝,甚至干呕、反酸,大便清稀不成形。常有腹痛、腹胀之感,喜温喜暗,常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
2.肾阳虚型宫寒
腰膝酸软、小便次数多或者小便不顺畅的症状比较突出,严重的人甚至出现性冷淡等性功能衰退的表现。这类女性常常腰痛而且腰背部发凉,四肢冷冰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