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是指后背部出现痤疮痘痘,正常男女在青春期都会或多或少长痘痘,但是过了青春期还继续长痘,那就是身体出了问题,中医认为和湿热有关。
二.不同部位长痘痘的原因
1.额头长痘
原因:压力大,脾气差,造成心火和血液循环有问题。
改善:早睡早起,多喝水。
2.双眉间长痘
原因:胸闷,心律不整,心跳节律紊乱不规律。
改善:不要做太过激烈的运动,避免烟、酒、辛辣食品。
3.鼻头长痘:
原因:胃火过盛,消化系统异常。
改善:少吃冰冷食物。
4.鼻翼长痘
原因:与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
改善:不要过度纵欲或禁欲,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5.右边脸颊长痘:
原因:肺功能失常。
改善:注意保养呼吸道,尽量避免芒果、芋头、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
6.左边脸颊长痘:
原因:肝功能不顺畅,有热毒。
改善:作息正常,保持心情愉快,该吹冷空气就吹,不要让身体处在闷热的环境中。
7.唇周边长痘:
原因:便秘导致体内毒素累积,或是使用含氟过量的牙膏。
改善: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调整饮食习惯。
8.下巴长痘:
原因:内分泌失调。
改善:少吃冰冷的东西。
9太阳穴:
太阳穴附近出现小粉刺,显示你的饮食中包含了过多的加工食品,造成胆囊阻塞,需要赶紧行体内大扫除根据临床特征即可诊断。
三.胸前长痘的中医辨证
1.上焦湿热
上焦主要为心、肺。上焦湿热即痰湿肺热,导致的上体燥热,阴阳不调。
成因:
肺部湿热未能除根,或因食过多热量过大的肉食、油炸品,却不运动,身体免疫能力较差,热量淤积无法排除体内所致。
症状:
胸满闷痛,咳嗽,肺部满堵,舌苔白腻,入睡困难烦热盗汗,小便短赤,口干口苦等。脉象浮按之濡。
易患疾病
湿热之邪侵袭上焦,困遏卫阳,肺气不宣以及心气不舒,容易引发心悸、心慌、胸闷、心绞痛、三高、心肌梗塞等心脏性疾病;鼻炎、咽炎、肺火旺、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调理方法
食疗应少食热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瓜果,服用轻微清热解毒的药物,却不可大量泄泻,使身体更加虚弱。注意运动,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
2.中焦湿热
湿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湿邪阻遏,热邪不得透发,脾胃纳运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
成因: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因过食辛热肥甘,或嗜酒无度,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症状:
以脾胃为病变中心,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长,脾胃主运化,若湿热阻中,则脘腹胀满,纳呆、不欲饮食,溏薄不实,一身疲乏无力,舌腻厚苔黄滑,脉象沉濡力弱。用辛开苦降方法,药用半夏、厚朴、草豆蔻、马尾连、黄芩等。
易患疾病
胃肠疾病,黄疸、胆结石、胆囊炎、脂肪肝、贫血、心脑供血不足、心脏病、脑中风等。
合理膳食
多吃一些蔬菜,以及健脾利湿的食物。例如薏米、赤小豆、冬瓜、西瓜、绿豆、莲子、茯苓、山药、陈皮。烹调方法应以蒸、煮、炖、烧、烩、焖等较好,不宜采用干炸、油炸、腌腊、滑溜等方法。
起居调养
不能熬夜,调整心情少生气。
运动调养
多运动,运动可使体内的湿热散发出去。每天争取运动2个小时。
食疗方案:荷叶粥
【制法】白米50克常法煮粥,临熟将鲜荷叶一张洗净盖粥上,温火焖少许时,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服之。
3.下焦湿热
湿热流注于下焦肠腑、膀胱,湿聚热蕴,气机受阻,气化失司,腑气不利的病理变化。
具体症状:
大肠湿热:湿热痢疾泄泻(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膀胱湿热:淋浊、癃闭,尿赤,尿浑浊,小便频数,淋沥不畅(即尿频、尿急、尿短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胞宫湿热:少腹坠胀疼痛,腰酸纳差,带下色黄、质稠臭秽,女性阴痒,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湿脚气感染: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
易患疾病
多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阴道炎等,均属于下焦湿热证。还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
合理膳食
下焦湿热的饮食应清淡,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之品,同时减少羊、鸭、鹅等偏热性的肉类以及高脂及煎及烧烤之品。应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冬瓜、黄豆、黄瓜、西瓜皮、茯苓、玉米、南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