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颠顶痛,是头痛的一种类型,就是头顶部疼痛。头痛分为外源性头痛和内源性头痛,外源性由于感受风寒所致,内源性头痛,跟气血虚和瘀血痰浊有关。
二.头痛的中医辨证
1. 风寒型
主证:头痛多发于风寒侵袭之后,头痛剧烈,为紧束感,或痛连脖子后背,怕风寒,口不渴,喜欢裹着头或戴帽子,苔薄白。
治则:祛风散寒
方药: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葛根,甘草,生姜。
2.风热型
主证:头痛剧烈,痛胀如裂,面红目赤,恶风发热,口渴特别想喝水,尿黄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川芎,自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白僵蚕,滑石,淡竹叶。
3.风湿型
主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桂枝,砂仁,泽泻,薏苡仁。
4.肝阳型
主证: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常因精神紧张而诱发。睡眠不安,口干口苦,面红面赤,耳鸣便秘,舌质红,苔少或薄黄。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夜交藤。
5.气虚型
主证:头痛不是太剧烈,时发时止,遇到劳累就会加剧,倦怠乏力,时不时还会有眩晕,口淡乏味,胃功能不好。苔薄白
治法:益气升阳
选方:党参,黄芪、当归、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川芎、白芍、葛根、蔓荆子、防风、细辛、炙甘草。
6.血虚型
主证:头痛绵绵,头昏眼花,午后较甚,神疲乏力,心悸易惊,面色少华。
治法:补养阴血。
方药: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鸡血藤、何首乌、蔓荆子、何首乌。
7.痰浊型
主证:头痛昏重,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纳食呆滞,身体困重,苔白腻。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法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蔓荆子,蒺藜各。
8.血瘀型
主证:头痛连续不断,痛如锥刺,痛点固定,反复发作,或有外伤史。妇女月经色褐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
治法:化瘀化瘀。
方药:桃仁、红花、芎、白芷、生姜各,丹参,当归、柴胡、地龙,全蝎,枳壳、赤芍药、甘草、牛膝、泽泻,白芥子。
9.肾虚型
主证:头胀痛,头痛且空,眩晕耳鸣,健忘遗精,腰痠困痛,肢软乏力。舌红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党参,当归,杜仲,白芍,女贞子。
10.邪火热毒型
主证:头痛,发高烧,口渴,甚至抽搐抽风
治法:治宜泻火解热毒。
方药:石膏、犀角、黄连、山栀、黄芩、知母、生地黄、赤芍药、玄参、牡丹皮、连翘、竹叶、桔梗、甘草、加羚羊角、天麻、钩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