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以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西医分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和原发性坐骨神经炎,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中医也叫腰腿痛。
二.临床分类
1. 坐骨神经炎
常伴随各种类型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疼痛大多数为单侧,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
2.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1)腰椎间盘突出: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腰4~5及腰5~骶1,约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伤史,多数患者发生于20~40岁之间,临床特点是有数周、数月腰背痛,而后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痛。
(2)腰椎骨性关节病:多见于40岁以上者,亚急性慢性起病,多有长期腰痛史,坐久站起困难,站久坐下困难,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痛及腰部的症状。
(3)腰骶椎先天畸形: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后者除可表现有坐骨神经痛外,常有遗尿史,体检常有足畸形,腰骶部皮肤异常,如肛门后方的小凹、骶部中线上的小血管瘤。
(4)骶髂关节炎:常见为类风湿、结核性病变,在关节囊有渗出破坏时刺激腰4~5神经干,部分病人可有坐骨神经痛症状。
三.中医辨证
1、寒湿凝络:
症状:腰胯持续性钝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散,受寒加剧,得热痛缓,静卧时痛不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芍、桂枝、茯苓、细辛、防风、秦艽、蜈蚣、乌梢蛇等。
2、湿热侵络:
症状:腰腿痛呈烧灼样剧烈胀痛,口渴、心烦、尿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地龙、甘草、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等。
3、瘀血阻络:
症状:腰腿痛持续剧烈,咳嗽、解便、行走均使疼痛加剧,坐卧屈膝则痛稍减,疼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痛处拒按,下肢麻木,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4、肝肾不足:
症状:腰腿痛缠绵不愈,向下放射,劳类加重,静卧则减轻,腿膝疲软无力,舌淡,脉沉细,或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方药: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桂枝、枸杞子、鹿角胶、当归、川芎、狗脊、牛膝、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阴虚方药: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牛膝、陈皮、当归、狗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