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中医将腹泻称为泄泻,泄为泄漏,大便不成型,泻为大便急迫,粪水直下甚至喷射而出。
二.腹泻的中医辨证分型
1. 寒湿伤脾:(寒湿)
症状:大便清晰,腹痛,喜温喜按,水谷不化,不思饮食,肢体沉重困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濡或缓。
治则:温化寒湿,参以淡渗。
方药:藿香、苏叶、白芷、苍术、白术、厚朴、陈皮、桂枝、茯苓、猪苓、泽泻。
2. 湿热伤脾:(湿热)
症状:起病急,泻下如注,泻出黄色水便或带粘液,腥臭,肠鸣、肛门灼热疼痛,口干渴而不多饮,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茯苓、滑石、炙甘草、白头翁、银花等。
3. 食滞胃肠:(脾虚)
症状:腹痛即泻,泻下痛减,少顷复又痛泻,粪便粘稠,秽臭,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腹满厌食,舌淡,苔垢腻,脉弦滑。
治则:消食导滞,调和脾胃。
方药:神曲、山楂、麦芽、内金、炒莱菔子、枳实、半夏曲、连翘、陈皮等。
4. 脾虚湿盛:
症状:大便稀,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加重,腹部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肢体困倦,舌淡胖,苔白,脉沉弱。如属中气下陷者可伴肛门坠胀,脱肛。
治则:健脾运中,化湿止泻。
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莲子、炮姜、藿香、炙甘草等。
5. 脾肾阳虚:(阳虚)
症状:黎明之前腹痛腹泻,大便稀,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补脾肾。
方药:补骨脂、吴萸、五味子、肉豆蔻、茯苓、白术、干姜、制附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