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寒肢冷——百问百答

2019-04-25

一.定义

形寒肢冷,指非寒冷环境下身体感到寒冷而出现手足不温的症状

二.形寒肢冷的中医辨证

1.阴损及阳:

如失血病人,血(阴)的大量损失,气随血脱,往往会出现形寒肢冷的阳虚之候,这可称之为阴损及阳的气血两虚证。

2.阴盛则寒

阴盛往往可以导致阳气的损伤,如在腹痛、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的同时,必然出现阳气耗伤而形寒肢冷的现象,就是阴盛则阳病

2. 阳气虚衰,寒从中生:

一是温煦失职,虚寒内生,呈现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等阳热不足之象;或因寒性凝滞,使筋脉收缩,血行迟滞,出现腰腿全身僵硬骨关节疼痛等。

二是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减退,水液不温化,导致阴寒性病理产物的积聚或停滞,导致尿、痰、涕、涎等排泄物清澈冷,或大便泄泻,或水肿等。

3. 血运障碍: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心阳不足,心主血脉的功能减退,血行不畅致血瘀,甚至阻塞心脉,形成心脉瘀阻之证。可出现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青紫,心胸憋闷、刺痛,脉涩或结代等。

4. 脾阳不振:

脾阳不振又名脾阳虚。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其临床表现会有明显的形寒肢冷、胃腹冷痛、喜欢热饮热食、泄泻温化水湿机能减退,水湿停聚于内,生痰成饮,导致肌肤肿。

阅读38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