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百问百答

2019-04-25

一.定义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舌头溃疡指发生于舌头、舌腹部位的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口腔溃疡中医称作口疮口糜

一.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

1. 上焦火盛:

口疮红肿疼痛,起病急骤,常伴有口鼻气热,烦躁目赤,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盛。

治法: 清热泻火。

方药: 凉膈散 ( 山栀子、黄芩、薄荷、枳壳、大黄、芒硝)

2. 心火炽盛:

口糜肿痛较甚,口角生疮,夜难安卧,小便涩痛,舌红,脉数。

治法:清泻心火。

方药: 导赤散合六一散 ( 生地、甘草、木通、竹叶、滑石)

3. 胃火上攻:

口疮红肿疼痛,胃脘灼热泛酸,饥嘈不适,口臭便秘,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治

: 清胃泻火。

方药: 玉女煎 ( 生石膏、熟地、知母、牛膝、麦冬)

4. 脾胃虚弱,湿郁化热:

口臭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常伴有神疲乏力,口淡无味,食少纳呆,渴不欲

饮,大便粘滞不爽,舌质淡,苔腻,脉濡弱。

治法: 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 甘草泻心汤 ( 生甘草、黄芩、黄连、人参、干姜、半夏、大枣)

5. 阴虚火旺:

口疮时作,色白不红,疼痛不甚,伴有腰膝酸软,脑鸣耳鸣,心中懊恼,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少阴甘桔汤合知柏地黄丸

桔梗、甘草、川芎、黄芩、陈皮、玄参、柴胡、羌活、升麻、葱白、熟地、山萸

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柏。

3 外用效方

白矾一两水飞至半两,黄丹一两炒至紫色为度,合研为细末,涂疮上


阅读8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