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肝血管瘤,中医名为“肝症瘕”,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则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嗳气、两胁胀痛等症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西医学对此病治疗方法主张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肝动脉结扎等。
二.肝血管瘤的分类
1.按病理可分为4型:
(1)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
(2)硬化性血管瘤;
(3)血管内皮细胞瘤;
(4)毛细血管瘤 。
2.按照肿瘤大小分类:
(1)小血管瘤<125px;
(2)血管瘤5~250px;
(3)巨大血管瘤250px~375px;
(4)特大血管瘤>375px。
三.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当血管瘤增至125px以上时,可出现下列症状:
1.腹部包块
腹部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在包块部位听诊时,偶可听到传导性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
右上腹隐痛和/或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等消化不良症状。
3.压迫症状
巨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推挤和压迫。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
4.肝血管瘤破裂出血
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多为生长于肋弓以下较大的肝血管瘤因外力导致破裂出血。
四.肝血管瘤的中医辨证
中医辩证肝血管瘤认为是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瘀积日久,则成症瘕。
1. 以血瘀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黄、赤芍清热凉血止痛;柴胡、黄皮核、素磬针等理气开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走窜经络。
2. 以气滞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柴胡、郁金、黄皮核、素磬针等行气解郁;配丹参、红花、三棱、莪术、大黄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通络止痛。